炒股配资门户_股票在线配资_专业炒股配资网

股票配资实盘开户 创业板钉子户云汉芯城注册生效了,创始人套现过亿,业绩断崖式下滑,网上批发商也算高新企业?

发布日期:2025-08-04 21:26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股票配资实盘开户 创业板钉子户云汉芯城注册生效了,创始人套现过亿,业绩断崖式下滑,网上批发商也算高新企业?

  来源:鹰眼财报股票配资实盘开户

  云汉芯城带病上市:创始人套现过亿,业绩断崖下滑,创业板审核为何放行?

一边是创始人上市前套现1.09亿元的真金白银,一边是公司持续亏损、现金流长期为负的经营困境,云汉芯城的IPO闯关成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又一颇具争议的案例。

  “有太多以上市‘圈钱’为目的,手里没一点硬货的公司。”一位了解云汉芯城情况的网友如此评价。2025年3月14日,被称为创业板IPO“钉子户”的云汉芯城终于提交注册申请,并在7月31日正式注册生效。

  从2021年12月IPO申请获受理,到如今注册生效,云汉芯城经历了近四年的漫长等待。然而,这家号称“电子元器件分销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”的创新型企业,招股书中却暴露出创始人巨额套现、业绩断崖式下滑、研发投入低下、销售数据异常等重重问题。

  当这样一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,投资者不禁要问:我们的上市审核机制到底在保护谁的利益?

  01 业绩变脸疑云:上市前盈利骤降,成长性神话破灭

  云汉芯城的业绩轨迹犹如过山车。2021年,公司净利润达到1.61亿元的峰值,2022年下滑15%至1.35亿元,2023年更是暴跌42%至7859万元。2024年虽有小幅回升,净利润8833万元,但也仅为2022年的六成。

  营收数据同样令人担忧。2022年公司营收43.33亿元,2023年骤降至26.37亿元,2024年进一步下滑至25.77亿元。这种上市前业绩就“变脸”的现象,对创业板定位强调的“高成长性”构成直接挑战。

  更令人担忧的是,云汉芯城预计2023年扣非净利润为7500万—9500万元,同比减少23.58%—39.66%。这种持续性下滑趋势引发监管部门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质疑。

  业绩下滑背后是公司基本面的脆弱。云汉芯城在招股书中坦言,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小批量订单市场,约九成订单金额在10万元以下。这种业务结构天然决定了其毛利率不高,报告期内公司B2B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1%-13%左右,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  02 现金流真相:创始人套现过亿,公司持续“缺血”

  云汉芯城的资金状况与其创始人的财富增长形成刺眼对比。招股书显示,2018年和2020年,创始人曾烨和刘云锋通过多次股权转让,合计套现高达1.09亿元。

  一边是创始人提前变现,一边却是公司持续“缺血”。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,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为负,累计流出2.45亿元。2022年虽短暂转正,但2023年又大幅缩水至7517万元,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044万元,缩水近90%。

  这种现金流困境源于其商业模式的内在缺陷:采购端需预付或短账期(≤30天),而销售端却给予客户1-3个月的账期。这种错配导致公司需要大量垫资运营。

  面对资金压力,云汉芯城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向市场伸手——IPO募资9.42亿元中,4.2亿元计划用于补充流动资金,占比高达45%。后在市场强烈质疑下,才在注册稿中取消该补流计划。

  03 研发空心化:科技外衣下的传统贸易商

  云汉芯城自称“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”,但其研发投入却低得惊人。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,公司研发费用率从未超过2%,2023年研发投入4898万元,同比降20.6%。

  人员结构更暴露其本质:截至2024年上半年,研发人员仅77人,占员工总数8.55%,而销售人员高达722人,占比80.13%。这种人员配比与传统贸易公司无异,与其标榜的“产业互联网企业”定位相去甚远。

  公司研发投入不足的同时,销售人员年均薪酬却不低,2021年达到22.55万元。高薪养销售、低投入研发的策略,揭示了云汉芯城本质上是一家销售驱动的电子元器件贸易商,而非其包装的科技创新企业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,云汉芯城所属的“互联网批发”行业,并不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八大高新技术领域。其持有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,难以掩盖其技术壁垒较低的事实。

  04 手工订单猫腻:17亿收入的真实性疑云

  云汉芯城的销售数据存在多处异常,引发监管反复问询。2020—2023年上半年,公司手工录入订单收入高达42亿元,其中2022年单年就达17.44亿元。这些订单由销售人员手工录入后台系统生成,占营收比例高达27-40%。

  更令人质疑的是不同客户收货人电话、地址重复的现象。报告期内,重复情形对应的收入分别为2651万元、3433万元和1.21亿元。虽然公司解释为“客户间存在供应关系”或“委托同一货代”,但这种异常现象仍引发对收入真实性的合理怀疑。

  深交所上市委在审议会议上直接质疑:线上商城服务模式下存在大量手工录入订单的原因何在?将手工录入订单收入作为线上销售收入的合理性何在?相关收入核算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如何保证?

  这些问题直指核心——云汉芯城是否通过人工干预订单数据,虚增线上销售收入?毕竟,其自称线上销售收入占比高达99.95%,而可比公司华强电子网该比例仅为5%左右。

  05 客户流失危机:年均超万家客户“用脚投票”

  云汉芯城的客户结构如同一盘散沙。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,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仅3.17%-4.62%,远低于行业平均20-30%的水平。2022年,前五大客户中仅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继续“连任”,销售额最高仅3934万元。

  更触目惊心的是客户流失数据:报告期内,公司退出交易客户数量分别为8362家、13324家、23493家、23222家,年均流失超1万家。与此同时,新增客户数量却从22379家降至10518家,新增客户收入占比从21.06%降至7.25%。

  这种客户“水土流失”现象反映了深层次问题:中小客户忠诚度低,坏账风险高;缺乏核心大客户导致品牌背书效应缺失;过度依赖中小客户易陷入“低价竞争-利润微薄-转型乏力”的恶性循环。

  客户流失危机直接冲击公司业绩基本盘,也是其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的重要诱因。当新增客户无法弥补流失客户带来的收入缺口时,增长故事自然难以为继。

  06 创业板定位不符:研发低投入与业绩下滑的双重困境

  创业板定位强调“三创四新”(创新、创造、创意;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),而云汉芯城在创新性和成长性两个维度均表现疲弱。

  成长性方面,公司2023年营收下降近40%,净利润几近腰斩。创新性方面,研发投入持续低位运行,研发人员占比不足9%。这种表现与创业板定位要求明显不符。

  云汉芯城在招股书中自称“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,属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”。但数据揭示的现实是:研发投入不足、技术壁垒较低、商业模式创新性存疑。公司所谓的“大数据中心”、“人工智能算法”等技术赋能,更多是服务于供应链效率提升,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。

  多轮问询中,深交所曾直指云汉芯城业绩下滑现象,并要求说明其业务模式与创业板“三创四新”定位的契合度。然而,这些质疑似乎未能阻止其IPO进程。

  深交所创业板敲钟的大门已经向云汉芯城敞开。招股书注册稿中,公司紧急取消了4.2亿元补流计划,募资规模从9.42亿元缩水至5.22亿元。但这一“让步”未能消除市场疑虑:一家创始人提前套现上亿、业绩持续下滑、研发投入不足、销售数据存疑的企业,如何通过层层审核?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江钰涵 股票配资实盘开户






Powered by 炒股配资门户_股票在线配资_专业炒股配资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